TG下载

TG:有风有雨气温下探!秋冬季这件事要注意……丨静宝聊天室

新闻 2025-11-11 08:12

  

有风有雨气温下探!秋冬季这件事要注意……丨静宝聊天室

  中医认为,秋冬是万物闭藏的季节,人体也应顺应自然,将阳气收敛于内。因此,秋冬运动养生的核心不是大汗淋漓地宣泄,而是通过适度运动以疏通全身气血。

  秋冬早晨气温低,污染物不易扩散,且人体阳气初生,过于激烈的运动反而耗伤阳气。建议在太阳升起后(上午9—10点)或下午(3—5点)进行锻炼,此时阳光温暖,空气质量相对较好。由于秋冬季节气温降低,肌肉和关节的黏滞性增加,弹性下降,极易受伤。运动前热身时间应比夏季延长10—15分钟,以“身体发热、微微出汗”为最佳标准,切忌大汗淋漓损伤津液。

  此外,运动时要循序渐进,不要突然增加运动量,应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,规律运动比偶尔一次的剧烈运动更养生。

  这是秋冬运动防损伤最关键的一步,时间应比夏季延长。应以“动态热身”为主,天冷时静态热身(保持一个姿势不动)效果不佳,甚至可能拉伤肌肉,动态热身有助于通过运动来提升体温和心率。

  关节环绕:从头到脚,依次活动脚踝、膝关节、髋关节、手腕、肘关节、肩关节,每个方向15—20次。

  遵循“20分钟原则”:开始正式运动的前20分钟,强度应控制在平时运动强度的60%至70%,让身体各个系统(心血管、呼吸、肌肉)有足够时间适应,再逐渐加至正常强度。

  注意技术动作:寒冷环境下肌肉反应会变慢,更应集中注意力,保持动作的标准和稳定,尤其是在进行力量训练或复杂动作时,要避免突然的、爆发性的、不熟悉的动作。

  环境与场地安全:户外注意地面情况,警惕暗冰、湿滑的落叶、不平整的路面。选择防滑性能好的运动鞋。雾霾天应避免户外运动,或佩戴专业运动口罩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健身房后,不要立刻脱掉外套,应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。

  及时补充水分:冷天出汗感觉不明显,但身体依然在通过呼吸和少量出汗流失水分,不要等渴了再喝水。补水总量建议400—600ml,勿饮冷水,冷水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,应小口饮用温水,每次100ml为宜。

  运动结束后,不要立刻停下休息,特别是不能马上坐下或进入温暖的室内。应进行5—1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(如慢走),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静止状态,促进乳酸代谢。之后再进行静态拉伸,此时肌肉温度高,是提升柔韧性、缓解肌肉僵硬、促进恢复的最佳时机。对主要运动肌群(大腿、小腿、臀部、背部、肩部)进行拉伸,每个动作保持15—30秒。

  迅速保暖,更换干衣:运动后汗水浸湿衣物,体温会迅速下降,极易感冒。应尽快用毛巾擦干身体,换上干爽温暖的衣物。

  营养补充与休息:运动后30分钟到1小时内,是身体修复的“黄金窗口”。适当补充蛋白质(如鸡蛋、牛奶)和碳水化合物(如香蕉、全麦面包),有助于肌肉修复和能量补充。此外,一杯温热的运动饮料或姜枣茶,可以帮助驱寒暖身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上一篇:视频丨大湾区之声热评: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奋力建设富有活力的一流湾区

下一篇:微视频丨习的体育强国梦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