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G下载

TG:Telegram惊现中国版N号房逾10万人订阅大量女性私密影像遭贩卖

动态 2025-07-29 23:30

  2025年3月,一条条私信悄无声息地滑入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收件箱。“有你的照片和视频”,冰冷的字句预示着风暴的来临。起初,许多人将其视为诈骗,但当对方抛出Telegram“Maskpark树洞论坛”链接后,所有人的三观都遭受了猛烈冲击——数以万计的中国女性私密照片和视频,赤裸裸地呈现在这个平台上,订阅人数已达数十万,其规模之大,令人触目惊心。

  这并非简单的“隐私死了”那么简单。Maskpark事件揭示的,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灰色产业链,其触角深入社交媒体、熟人圈,甚至蔓延至国际加密平台。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,最大的摄像头贩卖群组竟拥有22万用户,他们如同一条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,伺机吞噬着受害者的尊严和安全。

  这22万人构成的庞大市场,背后是怎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? 从头、伪装成日用品的设备,到专业的安装服务,“一条龙”的灰产服务被打包出售,其规模之大,令人难以想象。2023年,仅国内头市场规模就已突破10亿元,而Maskpark等平台,无疑成为了线下黑市在网络空间的“线上搬家”,一个巨大的“灰产淘宝”。

  内容来源之广泛,令人不寒而栗。一些女性自愿分享在朋友圈、抖音上的日常,被截屏后倒卖;一些则来自熟人间的恶意;甚至还有许多受害者全然不知自己的影像资料已被传播,在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上,这无疑是一场信任的崩塌。

  而Telegram,作为这场犯罪的幕后推手之一,其“加密社交”的特性使其成为灰产的理想温床。跨境数据流动、监管真空,使国内执法机关难以有效打击犯罪。平台方则以“隐私保护”为幌子,对平台上肆虐的灰产视而不见,甚至从中获利。平台流量、数据、订阅费,都成为了他们暗中敛财的工具。一旦出现问题,他们便轻易地甩锅“我们只是工具”,试图逃避责任。

  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并非个案。早在2019年,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便利用Telegram作为犯罪平台,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。韩国政府通过立法、跨国执法等手段,才最终将主犯绳之以法,但这并没有根除灰产。

  中国版“N号房”事件与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异曲同工,都利用了社交媒体、熟人圈、加密平台、跨境支付等手段,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犯罪网络。然而,由于Telegram总部位于迪拜,服务器遍布全球,执法难度极高。平台高管轻描淡写一句“尊重用户隐私”,便试图推卸一切责任。

 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政府、平台、用户,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跨境执法、数据取证、账号溯源的难度,使得打击犯罪举步维艰。单靠国内打击,Telegram只需关闭群组、转移服务器,灰产便会死灰复燃。我们需要从技术、支付、平台责任三方面入手,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灰色产业的蔓延。

  首先,针对Telegram等平台上盛行的虚拟币、匿名支付等手段,加强对资金流的监管,难度不亚于内容的审查。其次,借鉴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后的经验,立法要求平台配合调查,实行实名制、数据留痕、跨国协查等措施,并对不合作的平台进行严厉处罚。

  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。平台的国际化属性和“信息自由”的庇护伞,使得监管难度陡增。监管升级可能导致平台退出中国市场,这又会对用户、企业、跨境业务带来负面影响。如何平衡平台的正常业务和灰产的监管,如何制定合适的监管尺度,都将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。

  最后,我们需要认识到,这场拉锯战的本质,是个人隐私安全与平台利益之间的博弈,是全球数据跨境流动下的国际博弈。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应对这一挑战,才能最终保护用户的安全和隐私。 否则,“以后都不敢发了”的担忧,将成为所有用户的现实。

上一篇:大量中国女性私密照在境外传播交易!受害者发声→

下一篇:环球圆桌对话:唱响“全球南方”强音构建人权治理新愿景

猜你喜欢